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,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,其實都不能成為風口,因為市場有錢的人太多了,不僅個人有錢,那些大企業更有錢,如果某一個行業突然冒出一個機會,大家一擁而上,到時豬確實會被吹上天,但風停了,豬就摔下來死了。
所以有很多機會看起來像是風口,其實是危機四伏。
我覺得真正的風口一定是門檻很高的,參與者很少的才能叫風口。
比如在2000年左右,當時互聯網在我國剛剛興起,很多人都看不好這個行業,因為當時互聯網剛出來的時候,都是在燒錢,根本沒有利潤空間,所以很多人玩不起。
正因為當時互聯網門檻比較高,所以真正參與的企業其實很少,這些企業最終能夠脫穎而出,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阿里巴巴,騰訊,新浪,搜狐等一些優秀企業,其實都是在那個時候誕生的。
對于現在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,如果一個行業門檻很高,潛在的市場空間比較大,那他肯定能夠成為下一個風口,符合這些條件的,我覺得有幾個行業。第一、電池行業。
雖然目前電池行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,但我認為電池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
一方面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未來仍然會保持快速增長,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會越來越多,對電池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多,所以電池行業的市場空間足夠大。
另一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續航里程是有限的,大多數電池續航里程都只有300公里到600公里之間,再高一點的也就800公里左右。
續航里程一直是困擾眾多新能源車主的一個難題,如果未來誰能夠研發出續航里程達到1500公里以上甚至2000公里以上的電池,他這絕對有很大的市場機會。 第二、快充技術。
對新能源汽車來說還有一個困擾難題,就是充電效率比較慢,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車快充都需要一個小時,慢充更需要10個小時以上,這個效率太慢了。
假如未來哪個企業能夠開發出一種充電設施,在10分鐘內就可以充滿,而且續航里程達到600公里以上甚至1000公里以上,那他絕對有很大的市場機會。
第三、新能源技術。
新能源雖然已經推出了很長一段時間,但我認為這個行業仍然充滿很大的風口。
尤其是在未來碳排放要求越來越嚴,離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,各地肯定會想方設法去控制污染的排放。
想要控制污染排放,除了控制工業、生活、汽車等各種污染之外,改善能源結構也非常有必要,所以我覺得未來包括風能,太陽能等一些新型能源仍然有較大的市場空間。
尤其是在電動汽車對電量需求量越來越大的背景之下,靠火電來供應電力只是把污染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而已,難免有掩耳盜鈴的嫌疑,真正要提供清潔能源還是要靠風能、太陽能等一些新型能源。
當然如果未來有誰能夠解決氫能源問題,能夠大大降低水變成氫的成本,或者開發出核聚變技術,那覺得是一個世紀大風口。 第四、人工智能。
人工智能方興未艾,目前人工智能其實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,但我認為離真正的高級人工智能還有很大的距離要走。
所以我覺得未來人工智能仍然有很大的空間,尤其是在5年之后或者10年之后,當6G技術成熟推向市場了,人工智能就有可能迎來大爆發。
當然市場上還有很多風口,在這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,總之,只有那些技術門檻高、技術含量高,而且能夠引領未來的產品或者技術,我認為才能稱為真正的風口。